大会报告及分论坛报告
第一论坛:锂/钠/钾/镁/锌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及其应用
重庆大学 | 李鸿乂 | 钒酸盐正极材料的离子通道构建与储镁动力学 |
郑州大学 | 陈卫华 | 钠离子电池界面调控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杨正金 | 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 |
南昌大学 | 岳之浩 | 硅负极材料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及本院相关技术进展 |
重庆大学 | 瞿佰华 | 新型钠/镁电池关键材料调控及电化学性能优化 |
湖南工业大学 | 朱裔荣 | 水系锌离子电池/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及其储能机理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李 敬 | VSe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 胡树枝 | 有机电活性材料分子工程研究 |
华北电力大学 | 刘乐浩 | 锂/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改性研究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徐 泉 | 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进展 |
广东工业大学 | 李运勇 | 石墨烯和MXene基致密材料设计及高体积和面容量的储能电池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 | 吕维强 | 锂电隔膜与电池安全 |
西安交通大学 | 薛伟江 | 新型磺酰胺基电解液在高压金属锂电池中的研究 |
宿州学院 | 赵广震 | MOFs衍生多孔炭材料及储锌性能研究 |
郑州大学 | 胡俊华 | MXene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镁性能研究 |
中南大学 | 梅 琳 | 三维骨架结构调控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
中南大学 | 张春晓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子结构调控及电化学性能增强机制 |
山东大学 | 杨 剑 |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
江西理工大学 | 漆小鹏 | 多功能电催化材料及其锌空气电池和自驱动全解水应用 |
山东理工大学 | 王红强 | 基于电子/离子混合传导构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聊城大学 | 丁 磊 | 基于β-iPP拉伸制孔机理灵活制备纳米Al2O3原位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 |
聊城大学 | 刘灵洋 | 高温水系超级电容器和锌基储能器件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长 三角研究院(湖州) | 王 欣 | 填料对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中离子传输的影响 |
沈阳工业大学 | 史发年 | 多金属协同优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 |
合肥师范学院 | 马小航 | 新型钠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设计与研究 |
合肥师范学院 | 訾振发 | 高结晶性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
合肥工业大学 | 刘家琴 | 高能锂硫电池器件的设计、构建与储能机理 |
合肥工业大学 | 崔接武 | MOF结构调控及其衍生物在锂硫/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四川大学 | 刘文博 |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三维中空多孔电极设计 |
陕西师范大学 | 李 琪 | 高稳定结构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钠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
重庆科技学院 | 屈 龙 | 氮化物纳米材料在锂硫电池正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湖北大学 | 梅 涛 | “极性固硫,非极性导电”策略用于优化锂硫电池的性能 |
湖北大学 | 施德安 | 自乳化法制备多孔聚乙烯醇(PVA)包硫的Yolk-shell颗粒用于高倍率锂硫电池正极 |
西安工业大学 | 甘建拓 | 锂离子电池高性能无粘结剂硅负极材料研究 |
长江大学 | 肖 围 |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调控 |
中北大学 | 张立新 | MOFs衍生的金属氧化物/碳负极材料的形貌调控及储锂性能研究 |
乐山师范学院 | 黄兰香 | 用于可充电水性锌离子电池的先进Ti3C2@ε-MnO2电极 |
武汉大学 | 钱江锋 | 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化学锂化修复再生技术研究 |
重庆理工大学 | 黄荐楸 | Multi-functional flexible interlayers for Li-S batteries and Zn-ion batteries |
西南大学 | 徐茂文 | 室温钠硫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王慧敏 |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显微表征难点及解决方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刘祎阳 | 基于氧化还原媒介的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研究 |
上海电力大学 | 刘海梅 | 水系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优化策略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王 萌 | 高性能单晶富锂材料制备研究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戴丽琴 | 生物质基硬炭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
南昌航空大学 | 曾凡焱 | 原位型碳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储钠(钾)研究 |
西南石油大学 | 李 星 | 宽温域阻燃电解液设计及其与锂电池电极界面作用机理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王 睿 | 液流电池多孔电极输运-反应过程强化 |
南方科技大学 | 魏 磊 | 本征安全的水系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 |
西安交通大学 | 何 超 | 液流电池醇类电解液性能提升研究 |
厦门大学 | 谢清水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 |
广东工业大学 | 罗 冬 | 集成结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产业化进展 |
南京理工大学 | 陈明哲 | 低成本高安全性及高电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 |
上海交通大学 | 付超鹏 | Air‐Stable and Low-cost Rechargeable Aluminum-Ion Batteries |
中南大学 | 褚福路 | 低浓度电解液助力低温锂硫电池 |
中南民族大学 | 黄绍专 | 锂硫电池的结构设计与传质动力学研究 |
南方科技大学 | 韩美胜 | 垂直石墨烯在硅碳负极中的应用 |
中南大学 | 葛 鹏 | 天然矿物材料高值化储能应用研究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顾 鑫 | 氧空位和非晶结构协同提升磷酸盐负极的锂/钠/钾存储性能 |
江苏科技大学 | 张 恒 | MXene原位衍生缺陷型TinO2n-1量子点助力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 |
重庆理工大学 | 邱 磊 | 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水性粘结剂的性能研究 |
宿州学院 | 余良浩 | Carbon-Reinforced MXene/MoS2 as a High-Capacity and Ultralong Cycle-Life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
重庆大学 | 徐朝和 | 轻金属储能电池材料及电极界面调控 |
第二论坛:制氢、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应用
福州大学 | 江莉龙 | 氨储能技术路径及应用探索 |
同济大学 | 张存满 | 发展氢储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
南昌大学 | 周 浪 | 氢能及其支撑产业的发展机遇分析与光氢储研究院的实践 |
陕西师范大学 | 陈新兵 | 燃料电池用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深圳大学 | 符显珠 | 电/氢-增值化学品共生电催化 |
华中科技大学 | 贾礼超 | 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陈 永 | 炭载体结构调控及对析氢性能影响 |
武汉理工大学 | 杜常清 | 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关键技术 |
河南农业大学 | 秦毓辰 | 贵金属基催化材料的几何/电子结构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 | 庄 钰 | 基于动力学建模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储能系统优化 |
北京工业大学 | 陈 浩 | 导流式流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对流复合跨尺度传质 |
深圳大学 | 赵 伟 | Stable2D-MOFsforAcidicOxygenReduction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周 伟 | 低电耗电解水制氢体系构建及研究进展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田稼越 | 高效电化学水分解和固氮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
华中科技大学 | 赵 旭 | 金属纳米晶设计与氢能电催化 |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 | 梅宗维 | 空间解耦多功能层Si光电极水分解制氢 |
重庆科技学院 | 陆世玉 | 镍(钴)基硫(磷)化物电解水催化剂的纳米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榆林学院 | 王 钦 | 过渡金属磷/硫化物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 |
天津大学 | 张俊锋 | 燃料电池催化层多尺度研究 |
中北大学 | 杜晓强 | 电催化裂解水催化剂的研究 |
厦门大学 | 梁汉锋 | 尖晶石氧化物电催化剂电子结构调控 |
重庆工商大学 | 周桂林 | 纳米Pd催化剂制备及储氢性能研究 |
东北石油大学 | 刘昌宇 | 直接吸收式反应器厌氧制氢过程热质传递机理及调控机制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郝金凯 | 氢能燃料电池膜电极研究进展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李蕴琪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非铂膜电极结构设计、衰退行为与机制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吴 震 | 生物质高温燃料电池及其多联产系统研究 |
合肥学院 | 邓崇海 | 新型CdS基复合光催化结构材料的创制与光解水制氢性能 |
北京科技大学 | 董 刚 | 调控Cu2O/Ag串联催化剂晶面用于高效CO2电还原制备C2H4 |
西南石油大学 | 马志远 | 具有超高稳定性的微晶NiFe-LDH析氧催化剂 |
上海交通大学 | 沈水云 | 超低铂PEMFCs关键技术挑战和高性能电催化剂设计 |
郑州大学 | 李 陆 | 固态储氢技术系统设计 |
上海交通大学 | 程晓静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气传质机理研究及电极结构优化 |
上海交通大学 | 赵路甜 | 有机体系电化学合成高性能铂合金催化剂的机理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尤佳彬 |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不同离聚物及水含量对燃料电池阴极氧气传质的影响 |
南阳师范学院 | 张正辉 | 质子酸催化酰基化/烷基化反应制备高性能芳香族离子交换膜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徐海平 | 高选择性碳负载铜单原子催化剂应用在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乙醇 |
青岛大学 | 杨 磊 | 电解水催化剂的界面调控及催化活性的优化 |
西安交通大学 | 方 涛 | 液态有机储氢载体:从基础研究到工程放大 |
四川大学 | 李 爽 | 电化学制氢催化剂的活性原子中心微环境调控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代鹏程 | 用于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柔性生物质碳布 |
重庆大学 | 李 谦 | 基于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的镁基储氢材料设计 |
西安交通大学 | 杨庆远 | 镍基MOF材料在能源气体存储与分离方面的应用 |
郑州大学 | 马 炜 | 界面结构调控构筑高效电解水催化剂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曹湖军 | 碱(土)金属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Mg室温饱和吸氢 |
西安交通大学 | 刘家璇 | 基于状态空间和本征正交分解的金属氢化物储罐简化模型 |
西安交通大学 | 王 京 | 含特殊内热源的一维导热问题的拉格朗日解法 |
西安交通大学 | 霍天晴 | 以成本价格为主导的加氢站供氢路径综合比较研究 |
第三论坛:新型电池技术及关键材料
广西师范大学 | 李庆余 | 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界面高效电子导热路径的构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吴忠帅 | 微型电化学能源器件高效构筑与系统集成 |
苏州大学 | 严 锋 | 基于聚离子液体能源器件 |
南开大学 | 李福军 | 钠离子电池电极/电解液表界面微环境调控及性能 |
山东大学 | 张伟彬 | 锂离子电池材料相图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 |
德国TESVOLT股份有限公司 | 李大建 | 待定 |
上海电力大学 | 朱 晟 |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on-noble Electrocatalysts for 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Water-Splitting |
电子科技大学 | 孙 威 | 非碱性锌空气电池的电解液设计 |
武汉大学 | 陈重学 | “摇椅式”水系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研究 |
东南大学 | 陈 坚 | 等离子体技术在锂电负极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
深圳大学 | 王任衡 | 金属锂负极改性调控新策略探究 |
四川大学 | 吴振国 | 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电子科技大学 | 雷天宇 | 电化学反应中锂金属负极界面调控及其应用 |
天津大学 | 吴 忠 | 超高比容量碱性铝-空电池研究 |
重庆工商大学 | 古兴兴 | 新型有机/无机电解液添加剂助力无枝晶锌负极 |
山东大学 | 张进涛 | 金属-空气电池中的界面催化机制与性能优化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金 俊 | 分级结构MOFs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储锂性能研究 |
渤海大学 | 郎笑石 | 钒钛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界面调控对多硫化锂限域及催化转化性能研究 |
渤海大学 | 张庆国 | 新型复合材料与凝胶电解质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储能器件中的性能研究 |
沈阳工业大学 | 陈 洁 | 钴基有机框架前驱体法制备衍生物作为高性能负极材料 |
重庆科技学院 | 高荣礼 | 基于界面效应和取向工程策略的电介质陶瓷储能特性调控研究 |
江苏科技大学 | 晏 超 | 基于氧化还原活性有机电极材料的高性能水系离子电池的构建 |
陕西师范大学 | 雷志斌 | 导电高分子PEDOT电极构筑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曾小军 | MXene陶瓷基电催化剂和电磁波吸收剂的精准设计与功能化研究 |
苏州大学 | 程 涛 | Multiscale Simula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多尺度模拟研究固体解质界面) |
上海理工大学 | 袁 涛 | 钠离子电池镍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调控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学 | 王 伟 | 钾离子电池多尺度设计与调控 |
重庆理工大学 | 胡小林 | 金属-空气电池关键正极结构设计及性能增强机制研究 |
山东科技大学储能技术学院 | 付 民 | 储能材料的结构调控与性能研究 |
重庆理工大学 | 李邦兴 | 基于AEEKF的双时间尺度动力电池参数及SOC-SOH联合估计算法研究 |
东南大学 | 王 振 | 活化屏等离子体调控锌金属负极界面合金化及性能研究 |
华北电力大学 | 顾佳男 | 二维MXenes的可控制备与组装及其金属负极的应用 |
陕西理工大学 | 邓建平 | 有序微纳结构的构筑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应用 |
四川大学 | 何 欣 | 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反应机理及失效机制解析 |
南方科技大学 | 王 军 | 高比能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与应用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周 栋 | 碱金属二次电池中新型电解质设计及界面研究 |
南方科技大学 | 常 建 | 柔性锂电池的工业化目标和实现途经 |
华中科技大学 | 毛明磊 | 可充镁电池硫化物正极材料的设计思路 |
上海电力大学 | 时鹏辉 | 废旧锂离子电池材料再生及资源化回收技术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蔡勖升 | The Group IV Elemental 2D Materials beyond Graphene Used as the Electrodes of Alkali -Ion Batteries |
合肥学院 | 梁 鑫 | 高比能锂硫电池体系关键材料研究 |
武汉大学 | 方永进 | 聚阴离子材料的储钠性质研究 |
西南石油大学 | 郭秉淑 | 用于新型锂/钠硫电池正极载硫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
西南石油大学 | 王明珊 | 基于钒基化合物的水系锌离子电池应用研究 |
山东理工大学 | 周 通 | 过渡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制备及其储钾机理研究 |
郑州大学 | 郭 玮 | 基于化学键合的电池界面调控 |
电子科技大学 | 马建民 | 电解液化学与添加剂创新 |
电子科技大学 | 彭翃杰 | 锂硫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 |
电子科技大学 | 唐 辉 | Fe-N-C单原子催化剂制备及其在Zn-air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
电子科技大学 | 周爱军 | 锰铁基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碱金属调控改姓研究 |
江苏大学 | 徐 晖 | MOFs衍生非晶异质结构赝电容行为研究 |
江苏大学 | 刘地翔 | 钒氧化物/GO界面锌离子嵌入赝电容研究 |
西南石油大学 | 王明珊 | 钒基材料改性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研究及应用 |
中南大学 | 李达青 | Single-material aluminum foil as anodes enabling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the roles of prelithiation and working mechanism |
重庆大学 | 吴 量 | Mg-Al-Zn和Mg-Li-Al-Zn合金的空气电池放电行为研究 |
江苏科技大学 | 何 静 | 吩嗪基有机电极在水系质子电池中的原位拉曼光谱研究及应用 |
江苏科技大学 | 王任远 | 氰基取代有机电极在水系钠离子电池中的原位研究与应用 |
江苏科技大学 | 赵 越 | 在羧基取代吩嗪基柔性电极中实现快速稳定的水系钠离子存储 |
湖北大学 | 唐 蜜 | 有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构再设计 |
威格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胡春燕 | 惰性气氛设备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
上海电力大学 | 李巧霞 | 三元金属PtPbBi六边形纳米板促进C2醇氧化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江和栋 | 基于分子级复合策略制备高性能锌离子混合电容器 |
第四论坛:先进储能系统与检测(表征)技术
湖北工业大学 | 姜久春 | 基于数据机理的电池安全预警技术 |
厦门大学 | 黄 令 | 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界面调控与过充过程的结构演化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 陈欣琦 | 铜硫基热电材料复合结构和热电性质的研究 |
常熟理工学院 | 董慧龙 |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s on two-dimensional metal-embedded poly-phthalocyanine for energy-related 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
青岛理工大学 | 王 炎 | 兆瓦级储能电站热管理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李 聃 | 水下无线充电技术与信息传输协同研究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程 鹏 | 多任务型导电金属有机骨架助力超级电容器储能使舒适、透气、高品质的自供电可穿戴传感器系统成为可能 |
山东科技大学储能技术学院 | 王亚群 | 导电聚合物基柔性可集成储能器件 |
湖南工程学院 | 张 彬 |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流设计与优化研究进展 |
淮北师范大学 | 孙 悦 | 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转换与存储中的应用 |
Gamry 电化学 | 张学元 | 锂电池内阻测量的现状、挑战与探讨 |
青岛大学 | 龙云泽 | 电纺纳米纤维在电池隔膜、超级电容器、纳米发电机等方面的应用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王 晨 | 基于填充床储热储冷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李一凡 | 具有快速响应与高效温度调节的智能织物的设计、制备与应用 |
第五论坛: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技术
南方科技大学 | 邓永红 | 锂金属负极的研究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 张 涛 | 陶瓷基锂金属电池固-固界面适配技术研究 |
厦门大学 | 王鸣生 | 固态电解质失效及锂枝晶刺穿原位TEM研究 |
同济大学 | 耿 振 | 原位固态化金属锂电池研究 |
燕山大学 | 唐永福 | 固态电池金属锂负极失效及界面稳定的多尺度原位研究 |
西安工业大学 | 高 勇 | Capacitive Enhancement Mechanism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 Oxide-Based All-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s |
华南理工大学 | 邓远富 |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全固态电池的制备与性能探究 |
重庆理工大学 | 赵 帅 | 反式Ruddlesden–Popper钙钛矿固态电解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南方科技大学 | 李 帅 | 新型反钙钛矿固态电池研究 |
上海电力大学 | 闵宇霖 | 基于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改性与研究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武建飞 | 高性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研究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娄帅锋 | 高性能固态电池离子传输机制及界面工程设计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沈炎宾 | 固态电解质膜和正极电解质 |
浙江大学 | 王秀丽 | 锂金属负极与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 |
第六论坛:新型炭材料
南京大学 | 王喜章 | 碳基纳米笼--新平台材料 |
山东理工大学 | 周 晋 | 氟化碳材料的结构调控与电化学性能优化 |
山东理工大学 | 司维蒙 | 基于制浆工艺的生物质碳材料制备及电催化应用研究 |
陕西理工大学 | 李 乐 | 电化学制备石墨烯基杂化材料及性能研究 |
西南石油大学 | 陈俊臣 | 基于石墨烯多孔凝胶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宿州学院 | 李彦江 | 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在柔性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第七论坛:青年科学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王家钧 | 电池安全诊断与寿命预测 |
重庆大学 | 瞿佰华 | 高性能金属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电化学性能调控 |
吉林大学 | 田瑞源 | 动力电池厚电极膜的量化设计与精准加工 |
华南师范大学 | 陈 敏 | 层状氧化物类正极结构稳定性调控 |
电子科技大学 | 崔春华 | 可再生催化剂与原位电化学表征 |
华南理工大学 | 凌子夜 | 功能化相变材料与动力电池全温域热管理应用 |
江苏科技大学 | 杨 骏 | 界面电子工程调控过渡金属硒化物及其钠离子电池应用研究 |
重庆科技学院 | 易 欢 | 醌类分子对多孔碳管的电容性能提升作用 |
河北工业大学 | 刘臣臻 | 糖醇相变储能材料过冷特性调控及其热性能强化 |
上海理工大学 | 李 馨 | 电催化剂原子尺度的界面调控及理论研究 |
长江大学 | 江 宇 | 锰系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优化 |
乐山师范学院 | 卫诗倩 | 新型电池中二维材料表/界面调控的作用机制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陈 来 | 高镍正极材料的开发 |
四川大学 | 王 宇 | 电极微结构新认识:电极微环境及其结构性能调控 |
南阳师范学院 | 张 丹 | 过渡金属氧化物及氮化物与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储能研究 |
山东科技大学储能技术学院 | 王坤华 | 高效金属卤素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材料合成与器件优化 |
宿州学院 | 韩 卢 | 多功能天然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宿州学院 | 李恒征 | N and S co-doped layered carbon nanosheet as 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s |
中国矿业大学 | 申双林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气体预热中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
聊城大学 | 张鹏方 | 贵金属基Li-CO2/O2电池正极催化剂的设计 |
第八论坛:物理储能与储热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 吴玉庭 | 低熔点宽温域高温熔盐及其纳米复合储热材料的研发 |
华南理工大学 | 张正国 | 储热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
北京工业大学 | 雷 标 | 适于风电消纳的蓄热热泵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余庆华 | 相变储能材料与装置性能研究 |
榆林学院 | 任国瑜 | 防腐防垢涂层的制备及其在烟气换热管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仲亚娟 | 高温相变储热元件和微胶囊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郑章靖 | 相变材料充放热过程的协同强化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刘昌会 | 相变材料环境中原位生成的多孔二氧化钛强化相变储能研究 |
佳木斯大学 | 白兴宇 | 高导热复榆林学院合相变储能材料构筑及性能研究 |
云南师范大学 | 李 明 | 储能技术在太阳能供热与制冷中的应用 |
上海理工大学 | 杨寒雪 | 基于复合相变材料结合碳泡沫与碳纤维的高效电池热管理系统传热研究 |
河北工业大学 | 孔祥飞 | 建筑低质热能主/被动蓄供暖及先进末端调控技术 |
河北工业大学 | 任键林 | 相变蓄热耦合太阳能的分布式清洁供热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
河北工业大学 | 袁建娟 | 面向锂电池热管理的氮化铝基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研究 |
河北工业大学 | 范 满 | 聚光型光伏-光热-储能一体化系统(PV/T-CPCM)热电性能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卢 翔 | 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及其热能存储应用 |
青岛大学 | 宋威志 | 纳米发电机储能及其在能量收集与自驱动传感领域的应用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李睿烨 | 飞轮储能用高速永磁电机的转子涡流损耗解析计算 |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王怀有 | 基于盐湖资源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
北京科技大学 | 冯黛丽 | 多孔组装相变储热材料的仿生设计与强化 |
华北电力大学 | 巨 星 | 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问题研究探讨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折晓会 | 液态空气储能原理及工程示范场景 |
北京科技大学 | 童莉葛 | 荷侧储能的发展与挑战-规模化储冷发电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邴乃慈 | 三维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光热应用 |
中国矿业大学 | 施松岑 | 应用于高温蓄热的Al-Si/Al2O3定型相变复合材料 |
中国矿业大学 | 尹 航 | 用于强化相变储热器的非均布蛛网形翅片参数优化研究 |
中国矿业大学 | 赵呈志 | 夹层式生物质衍生碳卷用于支撑相变材料实现高效储热 |
梧州学院 | 申 刚 | An overview of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design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cylindrical latent heat solar energy storage systems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刘钰旻 | 基于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多响应液晶聚合物薄膜的智能光伏窗户 |
南通大学 | 茅靖峰 | 光-储直流微电网功率分配与母线电压鲁棒控制 |
华北电力大学 | 洪 烽 | 飞轮-发电系统联合支撑电网调频控制技术 |
艾德克斯 电子有限公司 | 宋辰辰 | 电化学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及要求解读 |
河北大学 | 陈剑辉 | 电化学钝化技术的发现、钝化机理、材料体系及其太阳电池、组件应用的系统研究 |
榆林学院 | 毕世青 | 碱金属掺杂二维钙钛矿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赵文燕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吸收层的制备与体相调控 |
南京大学 | 钟 苗 | 合金催化剂实现高效二氧化碳资源化转化 |
西安交通大学 | 车锦波 | 光热驱动钙循环过程载能体储能特性研究 |
湖南工程学院 | 张 普 | 基于二次分解与天牛群算法优化LSSVM模型的短期风速预测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汪玲玲 | 碳气凝胶基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开发及性能研究 |
宿州学院 | 陈王伟 | 逐层打印构筑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界面效应研究 |
距离大会开幕还有
- 天
- 小时
- 分钟
- 秒
重要时间
会议日期和地点
会议:2023年4月14日-4月16日
地点:中国·重庆·重庆帕格森蒂两江蒂苑酒店
征文投稿截止日期
2023年03月15日
大会注册
优惠截止日期:2023年04月01日
报到日期
报到日期:2023年04月14日
参会报名联系我们
第八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
电话:13122613175
电子邮件:13918856954@163.com